白南准(Nam June Paik)
- sherling li
- Mar 16, 2018
- 2 min read
韩国出生的白南准(Nam June Paik, 1932-2006),在世界范围内都被认为是“录像艺术之父”。其作包罗万象,有录像雕塑、装置、表演、录像带和电视制作等等。他活跃在广阔的国际艺术界,影响亦广。其革新的艺术作品和远见卓识持续启发着新一代的艺术家们。
白南准,1932年生于首尔的富裕工业家庭。1950年,朝鲜战争伊始,白南准和他的家人即逃离韩国,先赴香港,之后又辗转到日本。1956年,白南准从东京大学毕业,随后旅德以追寻自己对前卫音乐、作曲和表演的兴趣。在那里,他遇到了约翰·凯奇(John Cage)和乔治·默楚纳斯(George Maciunas),并成为了新达达激浪派运动的成员。1963年,艺术家在德国伍伯塔尔市布鲁斯·库尔兹画廊举办了他传奇的个展,其中的电视作品深刻改变了电视的外观与内容。
1964年移居美国后,白南准定居纽约,进一步拓展了自己与录像、电视的关系,也在新学院、博尼诺画廊、霍华德·怀斯画廊等多家机构展出了自己的作品。1965年,白南准成为了最早使用便携式摄像机的艺术家之一。1969年,他与日本工程师安部须羽共同发明了一种早期的录像合成器,使其得以组合、处理来自多个录像和电视的图像。这种录像合成器改变了动态影像的制作。利用电视和录像技术,白南准发明了一种新的艺术媒介,也创作了数量惊人的作品——从具有开拓性的录像带《全球常规》(Global Groove, 1973),到他的雕塑《电视佛陀》(TV Buddha, 1974)、《电视大提琴》(TV Cello, 1971),装置如《电视花园》(TV Garden, 1974)、《录像鱼》(Video Fish, 1975)和《世纪末》(Fin de Siecle II, 1989),录像带《与直播剧场一起生活》(Living with the Living Theatre, 1989)、《瓜达卡纳尔岛安魂曲》(Guadalcanal Requiem, 1977/1979),再到曾于1984年1月1日在巴黎蓬皮杜中心和纽约WNET电视的一间工作室播出的全球卫星电视作品《早安,奥威尔先生》(Good Morning Mr Orwell)等等。
围绕白南准展开的展览为数众多,主要包括两场重要的回顾展和卡萨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惠特尼双年展等重要的国际艺术展览上的展出。2008年,位于韩国首尔城郊的白南准中心正式开放。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