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谟拉比治下的巴比伦
- sherling li
- Nov 29, 2018
- 3 min read
汉谟拉比(在位于约前1792-1750年)即位时,巴比伦还不过是一个为几个大城邦包围的小小的权力中心。但在其统治末期,汉谟拉比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将绵延千余年的)庞大帝国。
我们对汉谟拉比之前的、巴比伦第一王朝的前几位统治者知之甚少。从有限的材料看来,他们多热心于建筑项目,如修建神庙和防御工事、开凿运河等。他们也十分在意邻近的城市西巴尔。在那里,萨比乌姆 (在位于约前1844-1831年)重建了夏马西神庙。(他还在巴比伦城建立了一座马杜克神庙。)然而,有证据显示,这些君主也曾身陷与邻邦间的战争。苏姆拉埃(在位于约前1880-1845年)就声称自己曾占领基什,一座位于巴比伦城北边的重镇。
到了巴比伦第一王朝最后一位君主辛穆巴里忒(在位于约前1812-1793年)统治的时期,两河流域内有几个重要的政治体,包括沙姆希阿达德治下的亚述、迪亚拉河河畔的埃什南纳和伊辛、拉尔萨两座位于巴比伦南边的城邦。 此外,位于今伊朗境内的埃兰也在两河流域的政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拉尔萨的利姆辛(在位于约前1822-1763年)声称自己曾击败包括巴比伦的辛穆巴里忒在内的联盟。
就像他前面的几位君主那样,汉谟拉比有一个来自亚摩利语的名字。亚摩利人在前三千纪末即来到两河流域。到汉谟拉比在位时,他们已经占领了数座重要的城邦,包括亚述、埃什南纳、乌鲁克和巴比伦。
汉谟拉比的统治:建立一个帝国
在其统治之初(约前1792年),比起扩张他的帝国,汉谟拉比更在意建筑活动和内部管理(包括他那著名的法典)。事实上,直到第二十九年(约前1763年),只有三年的记录中提到了巴比伦作为一联盟中的一员参与了军事活动。有材料显示,巴比伦是更强大的政体(北边沙姆希阿达德治下的亚述)的“小兄弟”。然而,沙姆希阿达德之死(前1781年)以后,美索不达米亚的政局起了变化。
当马里城从亚述独立出来时,汉谟拉比——很可能是为了应对此事——与南边的拉尔萨结成联盟。拉尔萨曾征服了南边的大半地区,包括伊新、乌鲁克等城邦。然而,到了约前1763年,汉谟拉比成功地击败了埃兰、亚述、埃什南纳等国王结成的联盟,在乌尔第三王朝崩溃后时隔200余年第一次统一了南美索不达米亚。此外,汉谟拉比还开始使用“苏美尔-阿卡德之王”等等来自前三千纪的古阿卡德和乌尔第三王朝的头衔,显示出一种将自己与从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帝国联系起来的有意识的努力。
南美索不达米亚统一后,汉谟拉比治下的巴比伦与位于叙利亚齐姆里利姆(在位于约前1780-1760年)治下的马里城互通有无,关系良好。两国间会交换使节甚至军队。然而,齐姆里利姆以后,马里城落入了巴比伦的控制之下,这座叙利亚古城被来自巴比伦的强盗攻破、征服。时至前1756年,汉谟拉比还征服了北边的埃什南纳,并削弱了亚述的势力。到了约前1750年汉谟拉比死时,只有西叙利亚王国阿勒颇和Qatna仍保持着独立。
讽刺的是,我们对汉谟拉比治下的巴比伦的了解,多半来自巴比伦城之外。前二千纪巴比伦城的遗存,现在多在地下水位之下,考古学家无从获得。然而,(上文提到过的)马里城齐姆里利姆与巴比伦的通信、西巴尔城的文献、《汉谟拉比法典》等法律文件,以及南美索不达米亚其他权力中心的文字材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有关巴比伦和汉谟拉比的统治的信息。
汉谟拉比死后美索不达米亚的碎片化
尽管汉谟拉比死时,美索不达米亚尚为一位君主统治,但王国对征服来的土地的控制并没有维持很久。马里城的继承国Khana,位于Terqa城的中心,在汉谟拉比的继任者萨苏伊卢纳(在位于约前1749-1712年)当权时即宣布独立。一个多世纪后,巴比伦不过是一个屈从于赫梯人的入侵(约前1595年)的小城邦,由汉谟拉比的祖先苏姆阿布姆(在位于约前1894-1881年)建立起来的王朝自此终结。
Comments